论坛入口目录 › 论坛 › 经济学 › 经济学人书架|20本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学著作 该话题有0 个回复, 1 个参与人, 由发报者在1年 3个月 前最后回复。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作者 帖子 2020年1月3日 - 下午1:32 #411 HelpfulUp0DownNot Helpful 发报者会员 原标题:经济学人书架|20本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学著作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笔者是澎湃商学院“流动性经济学”专栏的作者,值此“新纪元”到来之际,精选20本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学著作推荐给各位读者,以感谢大家的关注。作品涵盖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货币史、贸易和创新理论等。 1.《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 主编:周弘、荣根和朱民 <div class=”img_wrapper”></div> 推荐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爱因斯坦曾说过,前瞻性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向过去学习,而不是被过去所束缚。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可以从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中找到部分答案。这也是当前比较研究中最常见的思路。当然,东欧、前苏联和拉丁美洲等也都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联邦德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分析案例,特别是德国马克之于人民币的比较研究,但国内关于马克的译著并不多。《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是一部学术论文合集,作者都是1948-2000年德国马克国际化过程的亲历者或研究者,文章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马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遇上的多个问题,关注汇率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多层次的复杂联系。这对于作为亚洲产业链中心的中国而言,有比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2.《传统中国的货币与财政》 作者:何平 <div class=”img_wrapper”></div> 推荐语: 何平老师是国内研究货币史的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本书是其所承担的“现代财政金融理论的中国渊源”和“中国古典财政金融文献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所以是一部偏学术的研究。在本书中,作者从破解当下我国的金融财政化和财政货币化的困境出发,通过对货币流通的结构特点和东西方货币结构体系的差异的解读,系统考察和阐明古代中国货币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上篇从铜铸币流通、中国纸币理论、明清白银货币等角度展开对封建中国财政和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社会经济效应的探讨;下篇则既一般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税收负担思想,总结了近十多年学术界在清代财政货币问题研究上的贡献,又重点对清代财政收支体制进行梳理,并以康熙年间的赋税减免、乾隆年间福建建阳县田赋案为案例,展开对清代财政收支体制和赋税政策实践的专题研究。 作者 帖子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抱歉,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保持登录状态 登录 欢迎来到人工智能版 →